上半年规上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利润创历史新高
- 编辑:典妻鬻子网 - 67上半年规上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利润创历史新高
(中国能源网讯)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1月20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布了2014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21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正在努力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正在加快推进,高水平的自贸区网络正在构建,外贸总体呈现趋稳向好的态势,相信2015年的外贸仍将保持适度平稳的增长。沈丹阳表示,近期多地出现倒奶情况,但不必担心中澳自贸区签署会对国内乳业造成冲击,因中澳自贸协定谈判已对国内乳制品予以适当保护。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9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中澳双方的谈判结果是,包括奶粉等在内,我国目前对主要乳制品实施的10%20%的关税将分911年才逐步降为零,其中奶粉还特别保留了特殊保障机制。一旦进口数量超过规定的上限就不再实施自贸区的税率,而是恢复实施正常的最惠国税率。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关于天津、广东、福建自贸区获批后的新进展,沈丹阳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上海自贸试验区2014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基础上,结合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新设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的需要,在制定自贸试验区外商准入特别管理措施时,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去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门类广泛,涉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制造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和批发零售业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3个行业对外投资额共计738.5亿美元。
此外,制造业领域并购活跃,农业领域跨国并购取得突破,中粮集团以15亿美元并购新加坡来宝农业公司和以12.9亿美元并购荷兰尼德拉公司,成为迄今农业领域对外投资最大的两个项目。去年我国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0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建立连接钢铁生产企业和用户的数据系统,推广先期研发介入,后期推广应用和持续跟踪改进的研发设计模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所在。提升化工园区安全管理、应急救援、公共服务能力的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方案。一、现状和问题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黄金、稀土等原材料工业是典型的流程工业。开展具有采购、生产、仓储、销售、运输、质量管理、能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功能的商业智能系统应用(BI)。
加强专业智能工厂软件的研发和设计,围绕生产管控、设备管理、安全环保、能源管理、供应链管理、辅助决策等6个方面开展智能化应用,建设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实现企业生产运营的自动化、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集成化,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安全运行能力、应急响应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建成一批生产装备智能、生产过程智能、生产经营智能的智能化工厂。两化融合深刻植入企业,成为企业战略决策、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常态。
利用数据库技术、储量动态计算技术和矿山三维数字建模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稀土矿山储量和生产过程三维可视化模型,实现稀土储量动态管理、生产智能化控制及地质灾害监控等,提高稀土资源利用率和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广示范铁钢轧工艺过程信息横向贯通、全流程高级计划排产和质量一贯制闭环控制技术,物质流和能量流综合协同优化技术,在线设备诊断、预测与维护技术,过程控制、生产管理、企业营销规划信息纵向融合技术等,强化数据资源的挖掘利用,实现钢铁生产全流程闭环的自动化控制与智能化管理。通过关键设备的到期预警与预防性维修,提高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三)研究推广重点行业两化融合解决方案研究选择成熟自主的行业解决方案,定期组织召开交流会,加大推广使用力度。
在陶瓷行业施釉、制砖行业码垛、铝锭浇注搬运、锌锭码垛包装、剥锌机组等重复繁重劳动岗位,推广普及机器人作业。各地原材料工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两化融合工作,建立健全推进机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宝钢、中石化、中石油等特大型企业正逐步向智能化转型。制定完善钢铁、石化、有色、稀土、建材等分行业的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和等级评定办法,开展年度测评工作。
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建设云服务平台,服务周边地区和中小型企业。大力推动企业向服务型和智能型转变,不断提升原材料工业综合竞争力
选择4-5家先进钢铁企业,建设基于网络平台的实时生产信息管理系统,重点开发针对产品质量、能耗和设备状态进行软测量的模型技术,以及通过工序互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能耗的智能决策技术。稀土行业重点建设冶炼分离智能化生产系统,通过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生产视频监控系统、企业网络及数字管理系统,加快物料、生产、质量控制等业务整合。
加强专业智能工厂软件的研发和设计,围绕生产管控、设备管理、安全环保、能源管理、供应链管理、辅助决策等6个方面开展智能化应用,建设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实现企业生产运营的自动化、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集成化,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安全运行能力、应急响应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建成一批生产装备智能、生产过程智能、生产经营智能的智能化工厂。钢铁行业重点推广选矿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统、烧结机智能闭环控制系统、高炉专家系统、全程自动化转炉炼钢、智能精炼控制系统、加热炉燃烧过程优化技术、核心轧制控制系统、基于图像检测的表面质量控制技术等。持续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和水平评估工作,公布符合认定标准的企业名单,通报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测评结果,对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和水平先进企业给予奖励,结合原材料行业重点工作加大政策支持。选择3-4家先进企业开展供应链协同管理示范,建立和完善客户个性化订单条件下的基于产品使用特征的钢产品标准规范体系,推广以订单为核心、多品种、小批量、快速灵活的柔性生产组织模式,实现钢铁产品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订单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工信部原〔2015〕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落实《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大力推进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加快促进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我们制定了《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2015-2018年)》。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在水泥行业选取2-3家先进企业,建设基于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专家控制等先进技术的智能水泥生产线,实现原料配备、窑炉控制和熟料粉磨的全系统智能优化,并在工业窑炉、投料装车等危险、重复作业环节应用机器人智能操作。推广示范铁钢轧工艺过程信息横向贯通、全流程高级计划排产和质量一贯制闭环控制技术,物质流和能量流综合协同优化技术,在线设备诊断、预测与维护技术,过程控制、生产管理、企业营销规划信息纵向融合技术等,强化数据资源的挖掘利用,实现钢铁生产全流程闭环的自动化控制与智能化管理。
支持大型企业自有电子商务平台向行业公共平台转化。基于建材生产物料消耗、质量检测、设备运行、能源管理、环保监测等全生命周期的在线监测与管控集成解决方案。
开发应用先进过程控制技术,进一步突出实时控制、运行优化和综合集成,大幅提升原材料工业重点行业的生产装备智能化水平。企业应建立健全两化融合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制定两化融合专项规划,明确两化深度融合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保障资金投入。
基于装置侧线、反应罐釜、进出厂点等关键节点的数据计量及实时采集,实现物料跟踪及物料平衡、能源监测及精细管理的石化化工生产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三)研究推广重点行业两化融合解决方案研究选择成熟自主的行业解决方案,定期组织召开交流会,加大推广使用力度。通过关键设备的到期预警与预防性维修,提高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到2018年,石化化工和钢铁行业先进过程控制(APC)投用率达到60%,主要有色金属选冶、加工环节的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75%,水泥行业应用优化控制系统生产线达到50%。
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为重点,研发并推广自动测温取样机器人、连铸自动推渣机器人、板坯自动清理机器人、铸锭扒渣机器人、阳极操作机器人、铜铝板材表面处理和抛光机器人、原料分拣机器人、切割机器人、喷漆(油)机器人等。通过对可燃气体、有毒有害物质存储、运输以及废气、废水等污染物排放的自动监控、自动报警,提升安全环保水平。
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所在。选择推荐一批优秀的面向原材料工业的两化融合信息技术提供商,定期公布名单,并根据两化融合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建材行业重点推广水泥生产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技术、窑头和筒体温度检测控制系统、窑尾加料控制技术,平板玻璃原料配料控制系统、三大热工(熔窑、锡槽、退火窑)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在线缺陷检测与智能化自动切割分片系统,陶瓷原料制备、窑炉控制、压机控制等系统,玻纤池窑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各地原材料工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两化融合工作,建立健全推进机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建立有色金属加工机床、部件、原料、环境等数字模型,对工件切削、锻压等微观、宏观过程进行参数化表达,实现加工效果、刀具磨损情况等快速评估。定期举办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人才培训,提高原材料工业企业主要负责人两化融合意识和从业人员信息化水平,培养一批面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需求的原材料行业复合型人才。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两化融合示范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项目和产业园区的发展。通过物流的智能感知、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等建立行业的敏捷供应链,促进生产企业上、下游的快速决策和协同优化,提高资源和能源的配置效率,实现企业柔性生产制造,减少消耗和降低成本。
矿山行业重点发展地质采掘优化设计系统,动态指导采掘过程和设备应用。目前,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等两化融合技术在原材料工业已得到广泛使用,大中型原材料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0%和60%,两化融合开始由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提升、整合创新阶段迈进。
以铁矿、铜矿、金矿为代表,建设3-4个智能矿业示范工程。(五)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依托重点生产企业、信息化服务商、科研单位成立原材料工业云产业联盟,建设安全可靠的原材料工业公共云服务平台,推进工业软件、数据管理、工程服务等资源的开放共享。
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精确性为重点,推广应用表面缺陷判定、产品自动标识、图像自动识别等机器人。基于石化化工生产过程的HSE(健康、安全、环保)解决方案。